2014年9月28日是第8个“世界狂犬病日”,主题是“共同抗击狂犬病”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,狗和猫等宠物也成为越来越多家庭的新成员。据专家估测,全国犬饲养量超过1亿只,仅北京市养犬登记数量就达100多万只。而据我国狂犬病发病情况统计,95%是由犬致伤的,广大市民应该对此有足够的认识。
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,全球每年有超过6万人死于狂犬病。中国属于人狂犬病严重流行的国家之一,发病数居世界第二位。中国对狂犬病的防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,发病人数自2007年以来逐年下降。但是前段时间,中国江浙一带发生了两起狂犬病引起的死亡事件:在太仓打工小伙被花狸猫咬伤而狂犬病发作死亡;杭州男子伤口沾染狂犬血渍死亡。惨痛的教训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,约90%的狂犬病死亡病例对狂犬病危害和预防的认识不足,被咬伤后没有进行伤口处理和疫苗接种。
预防狂犬病需提高自我防范意识 ,了解狂犬病及其正确防控知识,饲养宠物的人群应主动定期给动物接种疫苗,被宠物舔伤、咬伤的人员应及时接种预防狂犬病的疫苗。另外,狂犬病高发区的15岁以下儿童应进行暴露前预防免疫。
就目前人用狂犬病疫苗的应用,权威专家俞永新院士接受了记者的专访,介绍了国内的最新进展:
“近几年国内只生产和应用地鼠肾细胞和vero细胞(非洲绿猴肾细胞)培养的狂犬病疫苗,国外还生产有人二倍体细胞和鸡胚细胞培养的狂犬病疫苗等。而欧美等发达国家则主要应用后两种疫苗。国内之前曾少量进口鸡胚细胞疫苗,人二倍体细胞疫苗(HDCV)可能由于其产量少,价格昂贵等而至今无疫苗进口。欧美等国家选择HDCV的主要原因是该疫苗生产用细胞为人源细胞,接种后引起的过敏反应较轻。
国内从神经组织疫苗、地鼠肾细胞疫苗、Vero细胞疫苗以及最近刚上市的人二倍体细胞疫苗,疫苗的发展也是其质量不断提升的过程。HDCV在上世纪70年代问世,在全球不同地区实际应用后,显示出其安全性良好、高效、免疫持久性长等突出优点,典型的例子是在伊朗对严重暴露后患者接种HDCV后,100%获得保护,并且在32年之后仍有免疫记忆反应。正是由于其多年的临床数据的支持,该疫苗得到WHO认可,并推荐作为评价其他任何新型人用狂犬病疫苗的黄金标准参考疫苗”。
2014年刚刚上市的国产HDCV采用国际同步的毒株和细胞株,创新性地在国际上首次使用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工艺,不添加抗生素和防腐剂,达到国际同类产品质量标准。由于采用了微载体生物反应器工艺生产,其细胞产量高,疫苗成本降低,价格要较国外的HDCV低得多,因此为国人提供了安全高效的暴露前后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新选择。并希望通过此疫苗的成功研发,带动国产病毒类疫苗人二倍体细胞大规模培养的平台建设,能更多的选择更安全的细胞基质,生产出高质量的优质疫苗。